boyu博鱼中国官方网站
当前位置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公司新闻

《广东园林》2025专题征稿|设计结合气候

所属分类:公司新闻   发布时间:2025-03-25 17:05:00  作者:博鱼(boyu·中国)官方网站平台-登录入口
  01 专题介绍设计结合气候 博鱼boyu体育sports 《广东园林》2025专题征稿|设计结合气候  在快速城市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,如何通过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优化城市气候,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,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,城市热岛效应、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等气候问题不断加剧,对城市居民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构成了严峻挑战。因此,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风景园林设计来缓解这些环境问题,创造更宜居的城市空间,成为当前风景园林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。   近年来,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在利用城市绿地、水体等蓝绿基础设施调节城市气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。然而,如何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更好地结合气候因素,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,以应对不同城市气候区的独特需求,仍然是一个亟需深入探讨的问题。与此同时,跨学科的研究方法,如遥感技术、大数据分析与景观设计的结合,也为风景园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开辟了新的前沿领域。   本专题将立足全球视野,探讨风景园林如何通过设计与气候的深度结合,为提升城市的气候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。专题将汇聚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,展示在不同气候条件和城市背景下,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策略应对城市热环境问题,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,并为未来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。   我们期待通过此次专题,推动风景园林领域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创新实践,为全球城市的绿色发展贡献智慧,并向世界展示中国在该领域的独特经验与前瞻性探索。   02 征稿范围1)城市景观环境特征对城市微气候及户外热舒适的综合影响分析;   2)城市蓝绿基础设施对户外热环境的调控效应;   3)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城市热环境模拟与优化设计;   4)不同气候区的风景园林适应性设计策略   03 截止日期及投稿方式   截止日期   2025年 9 月 31 日   投稿方式《广东园林》学刊官网投稿系统:http://gdylzz.gdylxh1962.com/gdyl/home (请备注“设计结合气候”)   04 专题主持人   晏 海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:风景园林小气候、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个人简介:北京林业大学博士,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,浙江农林大学“青年英才”优秀青年人才。担任《中国林业百科全书·园林绿化卷》秘书长,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植物与古树名木专委会委员,SCI期刊Atmosphere、Sustainability客座编辑,《广东园林》青年编委。主要从事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和风景园林小气候等等方面的研究、实践及教学。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。在Building and environment、《中国园林》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,其中SCI期刊论文20余篇;参编风景园林专业教材2部,副主编园林专著6部。获梁希青年论文奖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各一次,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一次。是Cities、Building and Environment等重要学术期刊审稿人。联系方式:yanhai@zafu.edu.cn   肖湘东苏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研究方向:风景园林小气候、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个人简介: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系主任,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(江苏省品牌专业)负责人。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、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康养与园艺疗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、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分会委员、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植物与古树名木专业委员会委员、国家林草局美丽乡村联盟与乡村振兴创新研究联盟常务理事。长期从事风景园林、城市生态与绿地规划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,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项目10多项,拥有多年专业工作经验,主持和参与了景观、建筑和室内设计项目50多项,自己或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获国内外设计奖及优秀论文奖多项。在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、《中国园林》、《风景园林》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。联系方式:ericx88@suda.edu.cn   范舒欣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,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植物与古树名木专委会秘书长研究方向: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,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,植物景观规划设计、园林植物应用个人简介: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系副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现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植物与古树名木专委会秘书长,园林植物与人居生态环境建设国家创新联盟副秘书长。长期从事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,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,植物景观规划设计、园林植物应用领域教学、科研与实践。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、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,参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、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国家、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多项。主持、参与江苏省园博会未来花园区水下植物花园植物景观专项设计、雄安启动区中央双谷与南部临淀区城市绿地生境营建、成都公园城市植物运用与生态场景营造、重庆广阳岛片区植被生境及生物多样性规划等国家级、省级、地区级重要规划建设支撑横向实践课题10余项。以主要完成人身份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一、二、三等奖,IFLA亚太地区年度奖二等奖。迄今累计发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近40余篇,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5%。联系方式:fanshuxin@09_bjfu.edu.cn   推荐阅读   注:本文由作者及来源机构授权广东园林杂志发布,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、任何文种在其他印刷版、网络版等媒介发表,如有违反,本刊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若有转载,请后台回复关键词“转载”联系授权。   如果喜欢本期内容,请点“在看”与“赞”